它讲述的是一个普通人死后的七日见闻。以他的社会关系和阴阳两界为脉络,串联起一个充斥着恍惚,回忆和梦境的世界。迷雾之鸟,发生在他的父亲、妻子、朋友、邻居和熟人身上;惭愧之血,流淌在他所生活的依稀的城市里;放肆之心,绽放在雾霭薄愁笼罩着的感官。随着真相的不断叠加,他以鬼魂的目光审视着因缘、寻找着自在。 生的世界粗粝残酷,死后的亡灵美丽之地却柔情似水,树上挂着砰砰跳动着的心脏。


媒体评论
1.“为了能更好地衬托出这种普遍的混沌感,孟京辉加入了声效,声响,噪音,叫喊等一切能带来失衡感的声音元素,以略带刻意的方式去讲述和表现故事。他确实做到了。在导演建构的强烈的视觉与声音世界中,失序与迷惘交相呼应。他不怕过量,也不怕将各种截然不同的声部混杂。 “尽管这部演出中有一些冗长和处理简单的部分,但也有着对细微事物存在的深刻洞察,令人动容,让人愤懑,引人思考。余华小说中的诙谐与浓重与这部改编的戏剧作品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共鸣”——Christophe Candoni 戏剧实时网站sceneweb
2.“一天接着一天,每一天都各不相同,无论是舞台的表现方式还是内容本身。孟京辉喜欢让我们迷失在生者与死者的世界。第二天,杨飞碰到了她曾经的妻子,他们共同回忆着他们曾经疯狂着又毁灭着的爱情;第三天应该是这部演出里最成功的一场,充斥着浓烈的情感,他回忆起自己的父亲,那个挚爱着他的人;第六天,穿插神话与司芬克斯的谜题……
这部作品的演员们捍卫了这部在Avignon戏剧节演出的作品。尤其是令人过目难忘、饰演杨飞的演员陈明昊,是如此疯狂,他的身上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强烈而浓重。演员们毫无保留地将身体扔进这个死亡的角斗场,他们的身体扭曲着,抽搐着,跃动着,撕扯着,爱恋着,为了一场不被永远遗忘的斗争。”——Laurence Péan 法国日报 La Croix
3.“这部戏在一种苍白的,迷雾感的氛围中展开。文本偶尔剧烈,但更多的时候充满诗意,伴随着来自另一个世界的音乐,一种空灵而自带诗意的音乐,不绝于耳,萦绕于心。与之相反的是强烈与投入的动作,诗意,温情与激烈的舞台张力和饱满的表演情绪交错共生,不时穿插进的诙谐与幽默又恰到好处的让作品有了呼吸感”——Jean-Louis Blanc国际艺术期刊 INFERNO
4.“孟京辉笃定地驾驶着他的船,把我们载进了一个昏暗却又充满着鲜活人性的世界。或者只有逝者才能有这样的权益,能问出生者所问不出的问题。我们跟着创作者在这个世界中前行,从它的圆心出发,圆周一圈圈地扩大,以一种本能的方式,但又让这些灵魂在这个世界中得以相遇,得以相互诉说,得以倾吐秘密。他们并不是什么英雄式的主人公,但他们确是被日常生活苦难所羁绊的自己的主人公,而有关童年的问询似乎是深藏其中的主调” 。“七位演员(外加上场门处的两个打造出原创声音世界的音乐人)时而低声细语,时而向观众掷地有声地呼喊出文本。他们的表演就犹如杂技一般,无法预知,不知下一步会去向何方。这部演出达到了一部舞台作品在各方面所能达到的高度。在这个舞台之上,来自死亡之国的逝者们与我们分享着他们注视着的生者世界的目光。——Marie-José Sirach 法国国家报刊人道报
5.“Meng,你是我的英雄,作品非常美,非常精彩,非常浓烈!感受到深沉的对人性的关注。我每一次看你的作品都会有要去写作,去创作的冲动。感谢你,感谢大家!”——Olivier Py Avignon IN戏剧节总监

主创名单
原著:余华
导演:孟京辉
舞美设计:张武
灯光设计:王琦
音乐总监:华山
服装造型设计:于磊
作曲:华山、王闯
作词:黄湘丽、梅婷、陈明昊
现场乐队:EB Vir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