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名称:“新·国风”音乐剧《锦衣卫之刀与花》
演出时间:2025年8月23日(周六)20:00、8月24日(周日)15:00
演出时长:165分钟(含中场15分钟)
演出地点:珠海金湾艺术中心· 大剧院(A馆)
刀锋映江湖 花影照人心
2024年现象级舞台黑马 口碑飓风席卷全国
剧情简介
建文元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之名发动夺取侄子建文帝皇位的战争,史称“靖难之役”。如今宣德元年,朱瞻基即位,他的叔叔汉王觊觎着皇位,意图重演靖难。盛世前景未稳,旧伤未愈,那场朱家叔侄之争留下的战乱遗孤,也散落世间各寻活路。
此时,神秘项链「四海之泪」忽然现世,传闻它是郑和自海外带回的建文帝信物,旋即掀起了一系列荒唐诡谲之事。靠着坑蒙拐骗得到皇帝赏识的蛐蛐锦衣卫风舞阳,本该赴京师献蛐蛐,不料,蛐蛐意外变成了项链,蛐蛐锦衣卫变成了逃犯。漩涡中心的小人物,勾连着东厂、反王、暗卫、皇室都卷入其中。危机时刻,亦敌亦友的东厂督公梅霜花,将他诱往汉王封地,他才得知一条项链竟能让乱世再起,自己的身世,也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靖难之役带来的因果,带着形形色色的人物悉数登场。而在暗夜中独行的少年,终将化作盛世里耀眼的刀刃。在帝王间的争斗中窥见生生不息的仇恨,以江山作为棋盘步步为营,化作历史长河中的刀与花。
刀与花:历史传奇的诗意凝练
一段荒诞传奇,引出一群在历史惊涛骇浪间沉浮的鲜活生命,一曲暗影与光明交锋的慷慨悲歌:
明朝宣德年间,太平盛世表象之下,暗流汹涌。一国之君醉心斗蟋之戏,藩王宦官各怀鬼胎,靖难遗孤伺机而动……
风舞阳,一个草根少年,误打误撞间成为锦衣卫的一员。偶然间偷听的一场密谋中,将他的命运瞬间悬于刀锋之上:汉王与东厂梅霜花,正密谋假借建文帝旗号,再次掀起腥风血雨的夺位之战。
行走于官墙瓦肆之间,书写忠诚与反抗的锦衣卫,能否以血肉之躯抵挡阴谋的漩涡?身不由己的小人物,如何冲破命运的铁网,挣扎出一条生路?
飞鱼服里藏刀影,明月难窥半夜魂。
音乐与舞蹈:戏谑中的悲悯与自由
音乐创作方面,《锦衣卫之刀与花》延续了“新·国风”音乐剧的独特审美,继续探索创新,历史的厚重感与当代电音的潮流元素结合。古风古韵与Dubstep、Wobble Bass、Trap等穿插交融,妙趣横生,为每个角色赋予了鲜明的音乐主题:
风舞阳的嘻哈旋律跳脱而灵动,展现草根少年的不羁与坚韧;东厂宦官则以摇滚布鲁斯加唢呐的诡异搭配,阴狠中透着几分夸张滑稽……
错综复杂的剧情里,亦庄亦谐的音乐,成为一种调和的力量。气势恢宏的旋律、大气苍凉的和声,是历史齿轮的无情碾压。而在命运交错中的戏剧性偶然,观众仍能不时听到轻快俏皮、令人莞尔的戏曲元素在“耍宝”,从悲剧色彩中快速情绪切换,缓解剧情的紧张。
多层次的情感体验,不仅让故事更立体,也与人物的命运主题完美契合:刀光剑影的冷峻中,依然闪耀着幽默与人性的光辉,焕发出生机与趣味。
从飞鱼服到绣春刀:舞台美学中的隐喻
锦衣华服,威风凛凛;绣工精致,斩春如风。“飞鱼服”与“绣春刀”,是锦衣卫代表皇权的身份标志。音乐剧的舞台上,又会对其作怎样的诠释?
服化设计刘善通和赵欣表示,明代服饰“上承周汉,下取唐宋”,不同场合、不同身份地位有诸多形制,强调端庄仪态、宏美气度,也体现礼仪规章和森严等级。“飞鱼服”运用于戏剧舞台,遵循衣裳章法的同时,也根据角色形象、动作需求,进行了融合与艺术处理,突显舞动时的飘逸感、武打的力量感。
“我们尝试了很多肌理和色彩,每一件戏服散发的光泽度、色彩和细节处理,都要跟角色气质贴合。比如梅霜花前期被操纵于宦官手下,他的官服胸前有一些编织物的装饰,像瘦骨嶙峋,又像一个牢笼,体现压抑隐忍和束缚感。随着情节推进,角色前后不同阶段的造型变化,会从视觉上引领观众,进入他的内心。”而剧中不同阶层人物的造型表达也很分明,例如区别于上层人物运用华丽面料与大量细节刺绣的不同,下层百姓灵感来源于出土陶俑,用朴素的面料结合戏剧感的色块拼接,显得风格感十足。
而绣春刀,既是角色手中的官刀依仗,也在舞美设计徐肖寰的巧思下融入舞台空间,成为一个重要的隐喻符号,展现了明代宣德年间的权力斗争、世代仇恨与家族命运的三重张力:
七把巨大绣春刀和雁翎刀,分别看似随意地插在舞台两侧。“七”作为传统祭奠的象征,记录着锦衣卫过往的功勋与荣耀、忠诚与牺牲,也诉说着战败的哀伤,仿佛一组沉默的碑铭。
围绕刀阵的条凳堆,呈现出一种被刻意废弃、被试图遗忘的状态;它是质朴生活的载体,也映射了灭门惨案下无处安放的人生,是动荡年代中受害者们的无字碑。
二者与舞台后区的屋檐,形成强烈的对比与张力。屋檐不仅象征庇护,也投下巨大的阴影,暗示皇权的稳固,往往建立在压迫与牺牲之上。
飞鱼服、绣春刀的风光背后,是身为“鹰犬”的艰辛与无奈。舞台光影交错,将这一切历史与隐喻具象化,触动观众的情感深处。
刀折花落,是非浮沉,谁能定论?唯将盛世永存。